陕西银保监局推荐
最近,
有保险消费者
接连遇到“奇怪”的现象……
01
赵女士说:
“购买保险产品后有人主动帮我退保,
并购买了其推荐的高收益产品,
最后血本无归,对方电话也打不通了。”
02
陈先生说:
“我去保险公司投保,
但是竟被工作人员告知:
我上了保险公司的拒保人员名单?”
03
小吴说:
“总是接到陌生来电,
有推销、有诈骗……
电话号码和姓名究竟怎么泄露的呢?”
晓保稍加思考,经过仔细询问后,发现以上几位保险消费者都做过同一件事,那就是——
通过所谓“退保代理人”
办理过“退保业务”
!!!
关于“代理退保”,今天就来说说它的潜在风险,如果有“退保代理人”对你说“100%能够全额退保”之类的话,现在就可以将TA拉黑了……
▼▼▼
风险1
资金受损或误入骗局
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
部分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破解: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风险2
失去正常保险保障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
一旦不明真相的保险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便失去了风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破解: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言论,更不要轻易办理退保业务,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请及时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风险3
个人信息泄露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因此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
▷破解: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