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尾巴,大家仿佛嗅到了“一夜暴富”的气息
原因是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国央行开启疯狂“印钞”模式。
“大放水”的货币政策让市场投资热情高涨:
比特币大涨、茅台大涨、医药大涨、各类基金亦是被推上高值……
他拿出养老金,跟风开了户;
她掏出血汗钱,盲目买了基金。
指数爆涨,一次次刷新历史,每天上百只股票涨停,在这样的环境里,确实闭着眼睛买都赚钱。
谁不想每天眼睛一睁,啥事不干,账户里的钱又变多了呢?
看着暴涨的行情,他开始指点江山,20%的收益不嫌高;
4.025%的年金?当然看不上。
结算年化5%的万能账户?太低了。
但是,狂欢之后,又有多少人靠买基金和股票财务自由了呢?
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曾在18年6月的陆家嘴金融论坛说过这么一句话: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
超过8%就很危险;
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天下无免费的午餐。我们都清楚,资产是不可能无限上升的。
现在疫情远远没有结束,经济亦未复苏,被疯狂炒上去的基金和股票,能维持多久?
过完年回来,茅台跌破2200,其他版块的基金亦有不同程度下跌,股市一片哀嚎。
为了调侃在基金市场和股市里被割韭菜,人们甚至创造出“跌妈不认”的成语。
经历过股市里的大起大落之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如果把资金用于投资,那么收益高低,当然是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但是不应该当做唯一!
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项投资同时具备高收益,灵活且稳健的。
比如股票,基金这类权益类投资就属于这种,行情好时收益确实可以很高,但是这类投资并不稳健,可能昨天5个点收益,今天负7个点的损失。
同样道理,稳健型的投资,收益必然不会特别高。例如银行存款,购买国债就属于这类。保险亦是。
不管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还是稳健型投资,二者没有优略之分,纯看个人风险偏好。
但是,如果没有很多的时间精力盯着大盘,如果不是股市里的个中高手,那么我建议考虑稳健型的投资。
银行存款当然稳健,但是目前银行存款一年期收益也就1.5%,三年期的2.75%。有没有利率高一点的存款呢?
有。大额存单的一年期利率可以去到2.28%,3年期可以去到3.45%甚至3.85%,存款额度20万起步,要抢。
其实,大额存单真正的“痛点”不在于要抢,而是其利率的不稳定性。今天的三年期有3.85%的利率,那么下一个三年会给多少呢?
毕竟现在是利率下行的时代,银行存款利率已经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一年期10%一路降到现在的1.5%。
或许,可以回过头来看看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
年金险最大的优势在于稳定,这类产品在开发定价时,已经设置好了利率。
这个利率会体现在“现金价值”里,直到保单终止,不受投资环境波动。
当然,有诚意的年金一样会提供不算低的收益率,比如说高预定利率的年金产品。
60岁男性,每年交10万,交3年共30万;
第5年开始领取年金,8800元;
以后每年领取额度按10%复利增加,一直领20年;
满期返还31万5千元。
交的30万块钱经过20年增值,最终变成了56万多,算下来,内部收益率为4.02%
在火热的股票和基金市场里,有多少是根本不了解股票基金,盲目跟风,拿着省吃俭用的血汗钱投进去的呢?
其实人活世上,平平安安。工作不出状况,家人不生大病,已是万幸。
是的,每年领多少,合同有约定,不受市场波动。不过现在市场4.025%定价的年金不多啦,安鑫禧4月1号就要说拜拜。
是的,但是可以附加一个保底利率为3%的万能账户,保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