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 | 过于信任产生风险

厦门银保监局推荐

信任是良好的品德,但随着信任程度的加强反而容易放松警惕,过度信任甚至可能产生风险,下面就和晓保一起看看信任如何变成危机。

典型案例

将手机锁屏密码,微信密码、银行卡密码,均设置成同一个,并告知他人。

客户张先生是港籍侨胞。11月的一天,他急急忙忙来到银行网点,说这几个月自己卡上的莫名其妙少了8万多元而自己人在境外,卡都在身边,并没有发生交易。张先生认为是银行卡存在安全漏洞导致资金被盗,要求银行赔偿其损失。

银行工作人员协助张先生查询明细后发现,8万多元是陆续分笔转出至他人账户的,仔细排查明细后发现,这些交易金额多为整数,且都是从财付通转出,还有个别收款人重复出现。

工作人员询问张先生是否有将手机解锁密码或微信密码等告诉身边人,张先生说回去再查一查。隔天,银行工作人员再次和张先生联系。张先生说,已查到了,确实是自己认识的人使用微信转出。原来,张先生本人长期在香港,为方便对接公司业务,曾经将微信交给他人使用,并且张先生的手机、微信支付、银行卡都使用了相同密码,被他人破解后将绑定银行卡中的资金先后陆续转出。 

案例分析

1、本案例中,客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较薄弱,将重要密码设置为同一密码,且为简单数字,容易被他人破解。2、客户对个人银行账户没有做好过程管理,未开通短信提醒等实时资金变动提醒功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交易。在资金被盗用后很长时间后才发现,很可能错过最好的追讨时机。 

案例启示

1、银行卡密码、微信密码、手机解锁密码应设置不同,避免使用身份证号、手机号、生日、简单连续数字等安全系数低的密码。

2、切不可将密码等重要信息随意告诉他人,建议密码定期修改,不要随意授权第三方公司查询或使用个人信息。
3、加强对银行账户的过程管理,如开通账户变动提醒等功能,便于第一时间知晓账户资金变动,避免损失扩大。
4、当遇到账户资金异常时,应保持沉着冷静,第一时间对账户进行挂失冻结,并通过明细查找原因,必要情况下,及时打电话报警,采取合理合法手段维护资金安全。

来源: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