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 | 认清正规医疗渠道 勿让骗子有机可乘

上海银保监局推荐

案例简介

2020年5月15日,某银行上海宝山支行成功堵截了一起诈骗案件。当日下午,一位七十六岁的客户在一名年轻女子陪同下,到柜面办理22万元的取现。

因现金数额较大,出于安全防范的考虑,大堂经理询问了客户的取现用途。

老太太回答称,这笔钱将用于购买“进口药物”,且全程一直在征求陪同女子“小红”的意见。

没想到面对银行工作人员的问询,陪同女子“小红”立刻离开了营业大厅,将老太太一人留在了柜台前。

从老太太的回复中,银行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不少可疑之处:她取现的目的是为了付钱给北京的“名医”,“小红”是联络人,前期已经联系了“名医”会诊过病情。

看到“小红”离开,老太太情绪逐渐变得激动起来。反复解释劝阻无效,会计主管当即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民警到来后,确认老太太遇到了金融诈骗。

案例分析

诈骗分子利用老年客户重视身体健康状况的心理,先逐步获取受害人信任,再用“会诊费用”、“药物费用”等多种理由,哄骗受害人直接转交现金。

风险提示

认清正规渠道 ,核辨信息真伪

在看病治疗或购买药品时,务必认准正规医疗平台或渠道。在进行转账、汇款前,要再三确认对方账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时核辨信息真伪。对不能确定真伪的信息,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对于来电声称是“XX医院“”、”名医会诊”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认电话号码。

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

注意防范诈骗,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作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加重老人、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的知识,为我们敬爱的长辈和需要呵护的下一代筑起防诈骗的知识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