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 | 疫情当前,如何防范层出不穷的骗术?以保证你的账户资金安全!

央视播放的典型案情回顾

市民A小姐:票务系统显示,你所预定的1月23日下午4点(航班),因为控制新型肺炎病毒已经被取消了。收到信息的A小姐非常郁闷,她立刻拨打短信提供的电话办理手续。客服人员让她提供自己绑定的银行卡号进行退改签……

市民B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只要点击进去,就可以发现原来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就可以获得让身体增强抵抗力的秘方。为了得到强身健体的“秘方”,B先生点进信息所附带的链接后,根据页面提示,输入了自己的资料…….

警惕

亲爱的读者您好!

假期延迟了,您是否也在家中休养生息,亦或是远程办公,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对抗疫情的决心。但疫情抑制了您出门探亲旅游的心,却没有抑制住不法分子蠢蠢欲动的坏心思。近日就出现了不法分子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伺机行骗的案例,今天晓保结合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实施违法犯罪的行径,整理出惯用的犯罪伎俩,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仔细分辨,提前防范,广而告之。

伎俩

01

以检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为名行骗

不法分子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公共场所寻找外来人员,谎称由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增多,必须经过体检和检查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检查的过程中盗取受害人财物;或以办“健康证”为名骗取受害人钱财。

伎俩

02

以“代销骗购”的手段行骗

不法分子先寻找药店或其他商店要求代销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毒产品,然后其他不法分子冒充学校或者部队等单位的领导到该店要大量订购,这时代销商店(药店)就会找到推销产品的不法分子求购,不法分子以预收货款或定金的名义进行诈骗。

伎俩

03

以“献爱心”的形式行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冒用红十字会或民政等部门的名义,向用户发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

伎俩

04

以子女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名行骗

不法分子给家长打电话,谎称是学校的工作人员,以孩子在学校里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已被隔离,在医院救治为名,要求家长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住院费”,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伎俩

05

冒充航空公司、旅游平台客服行骗

近日,多家航空公司、旅行平台都推出了最新相关退改保障。消息一出,骗子就趁此添乱,利用疫情打着“退改签”的幌子设计了新骗局。到最后还是让你点击进去,套取你的个人公民信息,然后逐步套取你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验证码,到最后还是需要这些资料,才能把你的钱给盗走。


晓保提醒

广大市民务必要加强防范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可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进行咨询、报警。

除了防范以上骗局,以下这一点也要注意!

相比较17年前的非典时期,目前网络信息极其发达,但总有人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播一些看似真实,实则子虚乌有的消息,若社会公众编造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可能涉嫌违反《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从而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可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相关法条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建议社会民众,要理性发言、评论事件时要保持清醒冷静,此外还要提高判断力,对于网上来源不明或未经核实的信息,广大市民不要轻易相信、随意转发,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